新闻动态

广西壮族自治区智慧结构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朱万旭 编辑:林宝唐 发布时间:2025-11-15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智慧结构工程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及广西工程结构材料智慧化科研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与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单位形成200多人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大型科研队伍;大型疲劳试验机等试验设备一应俱全,建设了光纤传感器的无尘中试生产车间,形成了我国预应力材料产品及其检测技术的国内同行最强科研平台。

一、研究团队简介

中心负责人朱万旭,二级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广西首届和第五届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团队成员有覃荷瑛教授等十余人,其中,博士8人、高级职称6人;长期与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坚朗五金股份有限公司、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等业内头部企业保持密切的产学研合作,集聚科研力量从事预应力锚夹具、工程结构拉索等高性能结构材料的研究,研发了我国诸多重大工程的结构连接与锚固系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部级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二、近年牵头完成的主要科研成果

(1)大型索结构健康监测与检测维护的关键技术

索结构常用于建造巨型望远镜、大型桥梁和体育场馆等重大工程,其拉索是生命线,国内外已越来越重视构建索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以指导进行科学管养。项目组针对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这一世界最大、精度最高且主动变位的索网,攻克索结构监测和维护技术难关,同时结合工程应用推广,改进优化、相辅相成,形成整套关键技术。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专著和参与行业标准制订各一部。项目成果成功应用于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索网结构以及湖南衡阳东洲斜拉桥、广东顺德区德胜体育中心索穹顶结构等50余项实际工程,保障了FAST多年的正常运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研究成果提升了大型索结构的健康监测和管养维护水平,为我国工程拉索行业创新发展做出了贡献。经中国科技咨询协会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业内专家评定,项目主要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荣获

2022年广西技术发明一等奖。

中国天眼

(2)拉索高性能锚固与智能感知关键技术

针对国内外桥梁、海洋漂浮式平台和光伏索网等重大工程需求,研制出兼具高锚固性能和智能感知的拉索体系,推动我国拉索产业创新发展,实现了在国际市场后来居上。本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发表SCI论文10篇、中文核心论文20篇;主编团体标准1部和软件著作权6项。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世界最宽梁面(67.3m)斜拉桥——埃及尼罗河桥、世界最长跨度(420m)网状系杆拱桥——齐鲁黄河大桥、世界最大装机容量(16.6MW)全漂浮式海洋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等100余项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近三年实现新增销售额10.4亿元,出口创汇1.7亿元。项目成果经中国钢结构协会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荣获2025年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山东高唐200MW光伏索网 钢协一等奖证书

(3)大型混凝土构件拼装连接系统

针对跨海大桥等国家重大基础建设的混凝土预制节段重、施工环境恶劣,团队研发了高效、安全可靠的预制拼装连接技术及其产品体系,项目荣获2019年广西技术发明二等奖。左下图为港珠澳大桥,其桥墩拼接采取了本团队研发了如右下图所示的高强钢筋连接系统。

港珠澳大桥 拼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