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边界地区发展的影响,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丝路北部湾,土建行在前”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始为期一天的边界之旅。7月19日上午社会实践团队乘车沿着滨海一级公路顺利抵达“京族海洋特色小镇”——广西防城港东兴市江平镇。
江平镇以京族文化、海洋文化为主要文化要素,突出特色旅游,注重文化传承与发掘,是广西特色文化名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重点建制镇,是我国京族的唯一聚居地。由于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江平镇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在江平镇上,我们通过走访当地街边店铺展开调研,了解到当地居民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生活现况。
结束了江平镇的行程后,实践团一行人前往旅途第二站——大清国一号界碑,细雨绵绵,100多年来,大清国一号界碑历尽沧桑,屹立于北仑河口岿然不动,不远的山海相连地标广场中央建着一个35米高的地标性旅游雕塑,雕塑设计成一个红蓝相间抽象的“兴”字形状,代表着中越“山水相连”的友谊,在雕塑周边则是一幅巨大并标记着中国各个边境口岸的中国地图。
最后,实践团队来到了东兴口岸,在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东兴口岸在中国对外开放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铺门口都飘扬着鲜艳的国旗,商机、信息、物流、金融流在这里汇聚集散,开放的中越北仑河大桥正敞开她博大的胸怀,望着繁忙的中越友谊大桥,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深刻领略到了东兴市独有的特色风情,体会到“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着东兴市经济稳步发展。

团队成员参观一号界碑

团队成员走访调研

团队成员在京族海洋特色小镇合影

团队成员在中越边境东兴口岸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