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首页 >> 师资队伍 >> 博士生导师 >> 正文

韦昌富

20131211125549.jpg

姓 名

韦昌富

职 称

研究员

电话号码


邮 箱

cfwei@whrsm.ac.cn

通信地址

桂林市建干路12号: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学习工作经历

1984--1988年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获学士学位;

1988--199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1991年8月--1997年8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项目工程师

1997--2001年就读于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大(University of Oklahoma)土木工程与环境科学系,获博士学位

2002年1月--2004年2月 University of Oklahoma Research Associate

2004年3月--2006年2月 University of Vermont Assistant Professor

200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计划”的择优支持。

2006年3月--至今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研究员、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10年7月被桂林理工大学以“杰出人才”引进,被聘为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2011年11月16日,授予韦昌富博士生导师为广西首批“八桂学者”,聘期:5年。

2012年10月15日,授予韦昌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参事。

2013年07月15日,授予韦昌富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

2013年10月12日,授予韦昌富 为《第一届全国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工程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并在研讨会上主持并发表了《考虑化学-力学耦合效应的非饱和土理论模型 》的特邀报告。

主要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多相孔隙介质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在多相孔隙介质连续理论、非饱和土本构行为模拟、岩土介质波动理论、岩土介质的冲击变形与破坏等方面已取得多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

1、揭示了多相孔隙介质连续理论的Lagrange结构,证明了该类理论与Biot多孔介质理论在一般意义上的等价性,并建立了能够模拟孔隙介质多相、多组份、多场耦合问题的理论框架;

2、奠定了模拟毛细滞回问题的热动力学基础,建立实用的毛细循环内变量模型,并提出了能系统地描述非饱和土的弹塑性变形和毛细循环过程耦合效应的本构理论;

3、建立了模拟微观、细观与宏观孔隙流动之间的跨尺度关联效应的理论模型,即多孔介质的非平衡流动理论模型,提出了确定多孔介质局部结构的声波探测技术以及快速确定非饱和水力学参数的有效方法。

主持(或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1、200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择优资助,资助经费200万元;

2、200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任意含水量变化路径下非饱和土中渗流与变形的耦合作用问题》;

3、201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多孔介质中含水量的低场核磁共振测定技术和方法研究 》;

4、2011年获得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强降雨条件下土质边坡的致灾机理及稳定性评价方法》;

5、201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前期降雨历史对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6、2012年度获得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极端气候下典型地质灾害的评估、预测与防治》;

7、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天然气水合物土的关键试验技术与工程力学特性研究》。

取得的主要成果

先后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50篇,EI收录25篇。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Water Resource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Int. J. of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次数已超过200次,其中被5个不同的国际著名的SCI源刊引用50余次。与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学术单位,如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科罗拉多矿业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保持稳定而有效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2012年6月翻译了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卢宁2004年出版的《UNSATURATED SOIL MECHANICS》专著。中文版的《非饱和土力学》在2012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