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速推进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4月30日下午,学院召开就业工作专题推进会,学院领导班子、各教研室主任、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等20余人参会,聚焦就业难点、细化冲刺举措。
会议通报,截至目前学院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但受行业转型影响,传统基建岗位需求缩减,智慧建造、绿色建筑等新兴领域人才匹配度不足,部分专业就业进度滞后。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时指出,当前需紧盯“区域就业冷热不均”“考研二战群体规模扩大”两大挑战,要求对未就业学生建立动态档案,针对“慢就业”“缓就业”群体开展“一对一”职业规划辅导。
于晓辉院长强调,就业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需构建“全员联动”机制:一是压实导师责任,要求导师结合行业动态推荐岗位;二是深化校企合作,依托企业资源,新增专项岗位;三是优化服务保障,针对考研失利学生推出“就业缓冲期”,实现学业与就业“无缝衔接”。
学院党委书记曾榕提出“三个强化”举措:强化基层就业引导,鼓励毕业生赴新疆、西藏等地贡献青春力量;强化技能提升,联合企业开展“智慧工地模拟赛”等技能比武;强化兜底帮扶,针对家庭困难学生实施导师包联制,通过企业内推等兜底确保就业。
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实行“周调度、月分析”机制,每周召开就业推进会,动态调整帮扶策略,全力保障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会议现场
(一审:张绪婷;二审:罗银霞;三审: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