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实践队·长征行】临湘江战役旧址,祭革命烈士英魂

作者:马文硕/李楚楚   编辑:马文硕.   发布时间:2019-07-17 11:12   阅读次数:[]

“巍巍南岭,横亘前方,滔滔湘江,奔腾北上。英勇红军,挥师西向,前有强敌,后有虎狼。血肉之躯,铜壁铁墙,全军奋勇,强力破障。前仆后继,势不可当,打通血路,三军过江。数万将士,血洒湘江,为国捐躯,长眠山岗。”这是20141121日,朱德、周恩来、董必武等60多位红军将士的后代及100多位相关部门的同志来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界首渡口祭奠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的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所编写的湘江祭文中节选的一部分。为了亲身感受革命先辈走过的长征路,继承和传承先烈们不畏艰难险阻、敢于献身的优秀精神品质716下午,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兴安寻红色足迹,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实践队界首中心小学出发徒步前往位于界首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渡江指挥部旧址红军堂感受军旅文化

红军堂(原名三官堂)位于界首镇老街北端,分前后两厅,中有天井,面宽约13米,井深10.3米,建筑总面积约133.9平方米,据史料记载建于1912年,因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得名“”三官堂紧临界首渡口,距离光华销陈战阵地约5公里。湘江战投期,红一三军团曾先后在红军堂设立临时指挥部。江战役结束后,三官堂被炸毁,后于1936年由民间集资重建,界首镇原有寺庙10多座,文革期间大部分寺庙都被拆毁,只有三官堂因当地群众为纪念红军,在门上写上红军堂三个大字才保存下来,因此,三官堂又称为红军堂2006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红军堂里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帜,看到旗帜每个人顿时肃然起敬,中国工农旗帜下面是通讯员使用的桌子,桌子上还放着当时使用的电报机和老式电话,这是当时条件环境下红军与外界沟通联系仅有的方式。最前面的渡江浮桥就是当时工农红军被迫渡江时使用的交通工具,看到浮桥的那一刻脑海中立马可以浮现出当时红军战士争分夺秒急忙渡过湘江的惨烈场景,让人不得不感叹革命先辈不顾个人安危、时刻做好为国牺牲的大义无私的爱国精神。红军堂里的玻璃展柜里放置着当时使用过的、现仍保存良好的一些物品,包括红军战士们穿过的军服,草鞋,锈迹斑斑的大刀等,让人感触颇深。左右墙上分别挂着战士们使用过的蓑衣、笠帽、水壶等,正面的墙上挂着步枪,刺刀、手榴弹包等,其中墙的正中间是作战形势图,形势图的前方是极具年代感的四方桌和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老式电话,煤油灯,水杯和笔等。看着这些物件,仿佛真正回到了当年的那个艰难岁月,似乎亲眼看到了中央红军长征途中那场规模最大、最关键,最慘烈的湘江一仗,看到了红三军团首长彭德怀指挥作战与战士们匆忙渡江的场景,也有红军战士们冒雨前进的场面,全场成员无一不被红军战士为祖国贡献一切的精神力量所震惊。

穿过红军堂旧址就是界首渡口码头,它位于界首镇老街北端的湘江两岸,是湘桂往来的重要古渡,界首渡口河面宽100多米,水深流急,两岸都有山林,便于隐蔽,是理想的渡口之一。当年红军占领渡口以后,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在湘江上架设浮桥,保证了首脑机关所在的军委两个纵队顺利过江,所以它在当时的作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观完红军堂,团队一行人沿着界首的古街漫步,界首古街是广西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骑楼古街之一,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在古街上,两边大部分都是两层的古朴木楼,古朴静谧,走在其中,会让人暂时忘记了城市的喧嚣。不时会看到有的人家在门口晒着蚕茧,晾晒衣服,柱子上面长着的青苔也别有一番风味。

红军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全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红军指战员损失近3万人,所以说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规模最大、最关键,最慘烈的一仗。红军堂的参观中深入地了解了红军长征时艰苦的环境,也真切地感受了渡江惨烈的场景,被革命烈士伟大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也让广大青年在这安静和平的年代居安思危,思考如何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拼搏。

 

实践队员在红军团合影

实践队抵达界首渡江码头

界首古街